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神圣的皇家祭祀仪式,充满了对天地的敬畏与虔诚。
开头两句讲天与地的关系:大地(乾仪)浑厚深沉,天空(天道)高远明亮,向下普照万物。这里用"混成""高明"等词,展现天地宏大和谐的气象。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祭祀场景:清晨阳光洒在紫色宫阙上,天神"太一"降临到祭祀的黄色高台。人们搭建圆形祭坛和方形玉璧,用最隆重的礼仪向天地表达真诚的敬意。"敢申""冀展"等词,凸显了祭祀者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心态。
最后两句是祈祷:穿着红色祭服的祭祀者敞开胸怀,向神明倾诉衷肠,希望天上神灵能明察他们微小而真挚的诚心。"丹襟""玄鉴"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画面。
全诗通过"紫阙/黄庭""圜坛/方璧""丹襟/玄鉴"等多组对比意象,构建出恢弘而精致的祭祀图景。诗人用最庄重的礼仪、最华丽的辞藻,表达人类对天地神明最纯粹的敬畏之心,展现了唐代皇家祭祀的壮观场面和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