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令刘熊碑诗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理财正辞。
束帛戋戋。
□梦刻像。
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
实生□勋。
明试赋授。
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
潜化如神。
其神伊何。
灵不伤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酸枣令刘熊碑诗》虽然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治国理念的根基 开头"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用家庭关系比喻国家秩序,就像先有父母子女的亲情,才有君臣之间的责任。后面"理财正辞"说的是治理财政要清明,颁布政令要公正,像展开的丝绸(束帛)一样有条理。

2. 天人感应的祥瑞 诗中"鹤鸣一震""天临保汉"等句,用白鹤鸣叫象征上天警示,暗示刘熊(碑主)像守护神一样保卫汉朝。刻画像、梦境等描写,暗示他的功绩感动天地,连自然都为之回应。

3. 民族融合的智慧 "夷夏已亲"是亮点,指刘熊让边疆民族(夷)和中原百姓(夏)亲如一家。"潜化如神"形容他不用强硬手段,而是像春风化雨般自然感化民众,最终达到"灵不伤人"——既保持威严又不伤害百姓的境界。

全诗通过具体意象(束帛、鹤鸣)和治国事例,塑造了一位既能稳定经济,又能促进民族团结的贤臣形象。最打动人的是"其神伊何"的设问,点明真正的神奇不在于超自然力量,而在于执政者爱护百姓的仁心。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