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 其七

老篙回我舟,沙墺晚烟起。
苍茫鱼盐场,寂历鼓吹里。
人民悲旧王,岁月祀遗趾。
终捐玉几研,不救朱弓矢。
东西八骏马,今古万蝼蚁。
此事如或然,须湔会稽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乘船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遗迹引发对兴亡变迁的思考。

前四句是生动的归途画面:老船夫撑着船调头,沙洲上暮烟升起。苍茫的鱼盐场(古代制盐晒鱼的地方)渐渐安静,只隐约听见远处仪仗队的乐声。这里用"寂历"形容乐声的缥缈,形成宁静与喧嚣的对比。

中间四句转入怀古:当地百姓仍在祭祀徐偃王的遗址,这位古代君王的玉砚和朱弓(象征文治武功)最终都没能挽救王朝的衰亡。"终捐""不救"两个词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最后四句是深刻的感悟:像徐偃王这样拥有八骏名马(象征强大武力)的君王,最终也和蝼蚁般渺小的百姓一样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末句用会稽水(传说禹在此会盟诸侯)的意象,暗示要洗刷历史屈辱需要强大力量,流露出对现实的隐忧。

全诗妙在将日常归航与宏大历史思考自然衔接,通过"鱼盐场""玉砚""朱弓"等具体意象,让沧桑感变得可触可感。最后"万蝼蚁"的比喻既写尽历史无情,又暗含对普通百姓的悲悯,展现了中国诗歌"以小见大"的传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