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意境,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惜余情") 用壮阔的海天景象开场——银浪翻滚的蓬莱仙岛、绚烂的晚霞和平展的暮云,营造出神话般的氛围。忽然,青鸾紫凤(神话中的仙鸟)从天上降临,暗示有非凡之事发生。湘妃(舜的两位妃子)弹奏二十五弦的瑟,琴声里满是说不尽的哀思,只能空自叹息。这里用"弹不尽"的琴弦比喻绵长而无法排解的愁绪。
中片("苍梧烟水"到"寄幽贞") 笔锋转到湘妃的悲剧——舜帝葬在苍梧山,云雾茫茫隔断了归途。她们举着霓虹般的旌旗等待,却不知为谁而迎,只能流下千行泪水寄托忠贞。这里"断归程""为谁迎"六个字,写尽了等待永远无法归来之人的绝望。
下片(最后三句) 湘妃的舞蹈如鱼龙潜游在暮色云海中,最终所有遗憾都化作滔滔江水的声音。把"千古恨"融入江声的写法特别巧妙,让抽象的哀愁变得可听可感——就像今天我们在江边,仿佛还能听到千年前的叹息。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神话悲剧写得既宏大又细腻: - 宏大处:蓬莱仙岛、凤凰来仪、鱼龙舞海,画面如史诗 - 细腻处:"流泪寄幽贞"写深情,"入江声"写余韵 核心情感是"永恒的遗憾",用神话外壳包裹人类共通的思念——对逝去之人、对无法挽回之事的无尽追忆。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