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蒋山开善寺的景象,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寺的宁静与深邃。
首联“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秋天的早晨,开善寺笼罩在云雾之中,仿佛隐于仙境。从翠绿的山中飘出袅袅香烟,营造出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氛围。
颔联“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客人在清晨敲响寺中的佛钟(磬),此时僧人们刚刚结束一天的活动,背着夕阳踏上了归途。这里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僧人的生活状态,既有忙碌也有宁静。
颈联“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从寺中向下俯瞰,可以看到人间的繁华与喧嚣,而回想过去的一切,都已成往事,表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尾联“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诗人站在高处,既观内心又赏外界景色,夕阳西下,水边的芦苇与浅草在暮色中摇曳,给人一种悠远宁静的感觉。最后一句“蒹葭暮依依”,蒹葭是芦苇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述登寺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