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明月照庭树,凄风入重闱,昨夜哑哑乌乱啼。
乌乱啼,乌头未白君未归。
忆昔持綵线,绣君双凤凰。
比妾百年心,与君不相忘。
手中綵线君夺取,衮衣有阙君欲补。
远道一去今十年,转向濠梁作羁旅。
黄金用尽寄书来,妾啼更比乌声哀。
妾面曾因女孙笑,君怀得为何人开。
愿君清商托瑶琴,夜夜寄我空中音。
愿君珠玉倾锦笺,时时寄我绿窗前。
乌乱啼,乌头未白君未归。
忆昔持綵线,绣君双凤凰。
比妾百年心,与君不相忘。
手中綵线君夺取,衮衣有阙君欲补。
远道一去今十年,转向濠梁作羁旅。
黄金用尽寄书来,妾啼更比乌声哀。
妾面曾因女孙笑,君怀得为何人开。
愿君清商托瑶琴,夜夜寄我空中音。
愿君珠玉倾锦笺,时时寄我绿窗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乌夜啼》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动人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乌鸦夜啼引发的思念(前六句) 开头用"明月""凄风"营造孤寂氛围,乌鸦乱叫的夜晚最容易勾起思念。妻子看到乌鸦还没白头(传说乌鸦头白喻示团聚),可丈夫依然未归。这里用乌鸦的"未白"反衬自己熬白的头发,比直接说"我想你"更打动人。
第二层:回忆与现实的对比(中间八句) 妻子想起十年前为丈夫绣凤凰嫁衣的场景,"百年心"的誓言还在耳边,丈夫却突然被征召去补官袍(衮衣指官服)。最扎心的是对比:她为孙女强颜欢笑时,丈夫的怀抱在为谁敞开?黄金用尽才来信,说明丈夫在外也艰难,但妻子的哭声比乌鸦更哀伤。
第三层:卑微的期盼(最后四句) 不敢要求丈夫回来,只求他在弹琴时(清商是忧伤曲调)能让琴声飘到她窗前,写信时多寄几封。这种"不求相见只求音信"的愿望,反而更显思念之深。就像现代人说"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古代女子连思念都如此克制。
诗词魅力在于: 1. 生活化比喻:用绣花线、乌鸦、琴声等日常事物表达深情,比直接抒情更易共鸣 2. 时空跳跃:现在-过去-未来的场景切换,像电影蒙太奇般展现十年等待 3. 克制之美:没有痛哭流涕,但"衮衣有阙""女孙笑"这些细节更让人心疼
本质上,这是所有异地夫妻的缩影。现代人虽然不用等十年,但"已读不回"的焦虑、"视频时强装笑脸"的心酸,与诗中"黄金用尽寄书来"的无奈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