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和晁无咎

遍江南、绿苕芳草,春光又回南浦。
溪堂夜月无人共,时有钓船移聚。
风静处。
眼送他、一湾碧玉从东注。
村歌带舞。
任白眼看天,玉山倒地,鸥鸟自来去。
青鞋底,且向山林稳步。
风花勘破虚误。
桔槔智巧终何用,抱瓮不妨农圃。
还试觑。
满江湖、风尘澒洞今如许。
身心自语。
归得便须归,杜鹃声里,斜日灞陵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以江南春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开篇“遍江南、绿苕芳草,春光又回南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绿草如茵,春光再次洒满南浦。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溪堂夜月无人共,时有钓船移聚。”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溪边的堂屋与明月相伴,偶尔有钓船缓缓移动,形成一幅静谧的夜钓图。这里的“无人共”并非孤独,而是诗人对独处时光的享受,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宁静。

“风静处。眼送他、一湾碧玉从东注。”在风平浪静的时刻,诗人目送一湾碧玉般的溪水向东流去。这一景象不仅美丽,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引发了后文的思考。

“村歌带舞。任白眼看天,玉山倒地,鸥鸟自来去。”村民们载歌载舞,无忧无虑。诗人以“白眼看天”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而“玉山倒地”则象征了世事的无常。鸥鸟自由来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青鞋底,且向山林稳步。风花勘破虚误。”诗人穿上青鞋,稳步走向山林,看破了风花雪月的虚幻与误人。这里,“风花”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诱惑,而“勘破虚误”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桔槔智巧终何用,抱瓮不妨农圃。”桔槔是一种灌溉工具,象征了人类的智慧与技巧。然而,诗人认为这些智巧最终并无大用,不如像农民一样抱着瓮浇灌田园。这一对比强调了简单生活的价值,以及对自然与劳动的尊重。

“还试觑。满江湖、风尘澒洞今如许。”诗人再次审视江湖,发现风尘滚滚,世事纷繁。这一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身心自语。归得便须归,杜鹃声里,斜日灞陵暮。”诗人与自己的身心对话,认为该回归时就该回归。在杜鹃的啼声中,斜阳下的灞陵暮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归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宁静与哲理,引人深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