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中秋出都,夜过芦沟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夜离开京城、路过芦沟桥时的孤独与乡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旅途场景 开头用大雁斜飞、落叶纷飞、古老月光勾勒出冷清的秋夜。特别生动的是"芦沟西北,数行烟树"这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让我们看到月光下朦胧的树影,感受到行人回望京城的落寞。

2. 层层递进的思乡情绪 从"无意绪"的平淡,到"凄苦"的直白,再到"自怜草草天涯"的自嘲,最后"愁欲赋"的无奈,像剥洋葱一样展现内心。最打动人的是"桂花尊俎"这个细节——中秋本该全家团聚吃桂花酒,现在却独自漂泊,连衣衫都沾满夜露。

3. 巧妙的历史时空交错 把"秦时古月"和当下旅途对照,又突然插入"易水荒寒"的典故(荆轲刺秦前的悲壮场景),让个人愁绪有了历史厚重感。最后用更鼓声收尾,既是真实夜声,又像在数着难熬的时间。

全词没有直接说"多伤心",但通过雁、月、树、露这些日常景物,配合"草草""牢落"这些口语化词汇,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情那种中秋夜独在异乡的滋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