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是写给淳安县令陈令君的一首赞颂诗。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陈令君政绩、人品和治学精神的赞美。

首句“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意思是陈令君在处理政务时非常细致,连微小的利益也不放过,说明他在治理时非常认真和严谨。紧接着“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与前一句形成对比,指出其他庸俗的官员只关注例行公事,不关心实际利益。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这里诗人以陈令君为中心,描绘了淳安县的山水之美,以及陈令君高雅的气质和品行,就像古代高士一样,超然物外,富有诗意。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意思是说陈令君的治理之道是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良好行为来感化百姓,从而使淳安这个地方变得和谐美好。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这里赞美陈令君不仅致力于政务,还热爱读书,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就像撑满了书的肚子一样。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赞扬陈令君的学问虽未直接带来物质上的巨大改变,但已经泽被万民,提升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这几句话描绘了陈令君过去尚未治理时和当前治理后的情况对比,从荒芜变为生机盎然,反映了陈令君给淳安带来的巨大变化。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最后两句,诗人问陈令君是否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才如此辛苦,但他认为,这样辛苦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理想,即通过修身养性来更好地爱民。

整首诗通过对比、描写和叙述,赞颂了陈令君在淳安的政绩和人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陈令君的敬仰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