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霜(再和)
归去来兮,心空无物,乱山不斗眉峰。夜禅久坐,窗晓日升东。已绝乘槎妄想,沧溪迥、不与河通。维摩室,从教花雨,飞舞下天空。
何人,开宴豆,楚羹莼嫩,吴脸盘丰。看一声唉乃,落日收筒。应笑红尘陌上,津亭暮、十里斜风。从今去,青鞋黄帽,分付紫髯翁。
何人,开宴豆,楚羹莼嫩,吴脸盘丰。看一声唉乃,落日收筒。应笑红尘陌上,津亭暮、十里斜风。从今去,青鞋黄帽,分付紫髯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看破红尘、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充满禅意和洒脱。
上片写的是内心的宁静。开篇"归去来兮"直接点明主题——放下一切回归本真。主人公心里空荡荡的,连乱山都激不起他眉头一皱,说明已经超脱世俗烦恼。夜里打坐参禅直到天明,连乘船远游的念头都没有了,就像沧溪(深溪)与黄河永不相通那样决绝。"维摩室"是佛教用语,指清净的禅房,这里形容花雨(象征烦恼)从天而降,但主人公已能超然处之。
下片用对比手法写两种生活。一边是富贵人家的宴席,有楚地的莼菜羹、吴地的丰盛鱼肉;另一边是渔夫"唉乃"(摇橹声)的简朴生活,在夕阳中收网。主人公嘲笑那些在红尘中奔波的人,他们就像黄昏渡口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最后表明心志:今后要穿草鞋戴黄帽(隐士装扮),把世俗事务都交给"紫髯翁"(可能指神仙或长者)去处理。
全词通过鲜明对比,表达了厌倦名利场、向往隐居生活的心境。用"花雨""唉乃"等意象生动传神,最后"青鞋黄帽"的造型更是把隐士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哲理又不失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