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

东去全塘,一望是、红旗列列。
天不夜、明灯障月,银锄耀雪。
劈面拦潮人作坝,分头走石车和楫。
要高山、阔水更扬鞭,齐心力。
七千亩,新田辟。
十五里,长堤叠。
听钱江两岸,战歌联捷。
碧海栽桑尘境换,青梅煮酒群英集。
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勤劳的人们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诗中的每一个片段:

1. 东去全塘,一望是、红旗列列:从东方望去,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红旗。这里用红旗象征着积极向上的劳动热情。

2. 天不夜、明灯障月,银锄耀雪:夜晚并不黑暗,因为明亮的灯光遮住了月亮,银色的锄头在雪地上闪闪发光。这里通过灯光和雪景的对比,表现出人们在夜晚依旧辛勤劳动,通宵达旦。

3. 劈面拦潮人作坝,分头走石车和楫:人们用人力在大潮前筑坝,分散地推动石车和使用船桨。这描述了人们团结协作,共同抵御自然的力量,场面壮观。

4. 要高山、阔水更扬鞭,齐心力:即使面对高山和广阔水域,也要用力挥鞭,齐心协力。这里展现了人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5. 七千亩,新田辟:这里提到开垦了七千亩的新田,说明了人们开垦土地的规模。

6. 十五里,长堤叠:修建了十五里的长堤,形象地描绘出劳动场景的宏大和艰巨。

7. 听钱江两岸,战歌联捷:人们在钱塘江两岸唱着战斗的歌,歌声此起彼伏。这里用“战歌”象征辛勤劳动,表现出劳动的斗志和决心。

8. 碧海栽桑尘境换:在广阔的海域中种植桑树,旧的环境焕然一新。这象征着人们通过辛勤劳动改变了自然环境,赋予了新的生机。

9. 青梅煮酒群英集:人们在煮酒时聚集在一起,共享劳动的成果。这里展现了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10. 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诗人问自己:这样的壮丽场景有多少好题材可以写诗,未来还要来寻找更多的灵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景的赞叹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民勤劳、团结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