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①感事五首 其二

不见榆关隘(一作茧足返秦庭),千营溃一惊(一作台湾未解兵)。
潜师谋郑管,赠策失秦庭(一作侵地劫齐盟)。
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
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对甲午战争惨败的悲愤之作,用历史典故影射现实,语言凝练却充满力量。

前两句描写战争溃败的突然性——山海关防线(榆关)形同虚设,千军万马瞬间崩溃。这里用"一惊"二字,既写清军不堪一击,也暗含诗人对溃败速度的震惊。

中间四句用春秋典故暗讽清廷:像郑国被晋国偷袭一样毫无防备,像楚国失去秦国援助一样外交失败。"星火催和约"写战败后仓促签订马关条约,"楼船息战声"讽刺北洋水师的不战而败,字里行间都是对当局无能的痛心。

最后两句最见风骨:诗人借"越甲鸣君"的典故(越国士兵战败后仍向国君抗议),质问为什么现实中无人敢问责统治者?一个"不耻"道尽知识分子的羞愤,这种明知不可为而质问的勇气,正是全诗的灵魂。

全诗像一把解剖刀,既划开清廷腐败无能的真相,也剖开了爱国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境。典故的运用让批评既犀利又含蓄,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尤为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