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叹(予自北旋阻于荆门目击运舟之苦)

大风折树,河乾见底。
五步十宿,一夕九起。
河塞不开,水乾不来。
自顾无羽翼,安得东西南北飞。
裂篷且为薪,卖橹且为糜。
什九不得归,得归官府相鞕箠。
噫嗟嗟,羊肠之险犹可越,人无遭际那可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船夫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与痛苦。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船夫在恶劣自然条件和沉重生活压力下的困境。

首先,诗中描绘了大风把树吹断,河床干涸见底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船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每走五步就要休息十次,一夜之间多次起身,睡眠都无法安稳。河水干涸,河道堵塞,船无法前行,船夫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诗人用“自顾无羽翼,安得东西南北飞”来表达船夫的无助,他无法像鸟一样飞翔,逃离眼前的困境。

接着,船夫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船篷拆下来当柴烧,卖掉了船橹换米吃。这是他在绝境中唯一的求生手段,但即便如此,生活的压力依然沉重。诗中提到“什九不得归,得归官府相鞕箠”,意味着即使他能够回家,官府也不会放过他,反而会对他进行责罚和压迫。这揭示了船夫不仅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不公与压迫。

最后,诗人发出感叹:“羊肠之险犹可越,人无遭际那可活。”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像羊肠小道那样险峻的路,人们还可以想办法跨越,但如果没有好的机遇和命运,人根本无法生存。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命运对人的影响之大,以及船夫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船夫的遭遇,揭示了底层人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深刻同情与无奈。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船夫的痛苦与无助。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