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人日

繁华速老是春天,花极浓时落更先。
遁野有情看拾翠,封侯无相写凌烟。
心悲晚景歌皆痛,士遇奇才恨亦怜。
我去君留仍暂事,成功者退记他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功名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境。

前两句用春天花朵的比喻,说繁华的事物往往衰老得最快,花开得最盛时反而凋落得更早——暗示人生巅峰难以持久,辉煌后容易迅速衰败。

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向往隐居生活的人悠闲地在野外捡拾翠鸟羽毛(代表闲适生活),另一边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却没有机会把自己的画像挂上凌烟阁(唐代功臣画像存放处,象征功成名就)。这展现了诗人内心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五六句情感更沉重:人到晚年,连唱歌都带着悲痛;有才华的人遭遇困境,这种遗憾更让人心疼。这里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伤,也包含对怀才不遇者的共情。

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现在我们的分别(我去君留)只是暂时的,要记住"功成身退"的道理,将来总会有退隐的时候。这既像对友人的劝慰,也像对自己的提醒,透露出在仕途挣扎中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诗用自然景象和生活选择作比,把人生起伏、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心绪写得深刻而动人。核心魅力在于真实呈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向往田园生活的永恒矛盾。

阎尔梅

阎尔梅(1603—1679)明末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汉族,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阎尔梅逝后,子孙私上谥号 ''文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