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太仆还滁州治

天子聪明古帝王,百年日月要重光。
文山老子忧思远,独上中庸第一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和对一位名叫文太仆的智者的敬仰。

首句“天子聪明古帝王”直接赞美了当今天子,说他聪明智慧,能与古代的伟大帝王相媲美。这里暗含了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和期待。

第二句“百年日月要重光”则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意思是说,经过百年的风雨,国家将重新焕发光彩,迎来新的辉煌。这句话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

第三句“文山老子忧思远”提到了文太仆,称他为“文山老子”,说明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里的“忧思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远忧虑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独上中庸第一章”则是对文太仆智慧的高度评价。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这里说文太仆“独上中庸第一章”,意味着他深谙中庸之道,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平衡点,做出明智的决策。

整体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天子和文太仆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智者治国理政的深深敬意。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也传递了对国家复兴的坚定信念。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