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清江引》用白描写景的手法,生动捕捉了春末夏初的慵懒时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
1. 午睡醒来的慢镜头 "梦回昼长帘半卷"像电影开场:夏日午后,主人公从午睡中醒来,半卷的竹帘透进细碎阳光。一个"掩"字让整个荼蘼小院瞬间有了故事感——既是物理上的半闭院门,也暗示着主人公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
2. 春天离开的痕迹 诗人用两个绝妙的生活细节定格春逝瞬间:蜘蛛网粘着柳絮像悬挂的透明风铃,燕子嘴上还沾着花瓣就像带着春的"饭粒"。这些被遗忘的春日碎片,比直接写"花落了"更有感染力。
3. 声音的魔法 结尾处黄莺的啼叫是点睛之笔。就像我们突然听到邻居家的钢琴声会愣住一样,这一声鸟鸣让发呆的主人公猛然惊觉:原来春天已经走远。声音在这里成了时空切换的按钮。
全诗妙在看似随意记录眼前景物,实则通过"蛛丝挂柳绵"这样的新奇比喻,把抽象的"春去"写得可触可感。没有直接抒情,但午后的困倦、发现春逝的淡淡惆怅,都藏在那些晃动的光影和细小的自然痕迹里。
钱霖
钱霖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字子云,后为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善作散曲,有醉边余兴,以“语极工巧”见称。又曾类辑名公所作,名曰江湖清思集,(均录鬼簿)并传于世。博学,工文章,不为世用,遂为黄冠,更名抱素,号素庵。初营庵于松江东郭,建二斋曰“封云”、“可月”。后迁居湖州(今属浙江省)。晚居嘉兴(今属浙江省),筑室于鸳湖之上,名曰“藏六窝”,自号泰窝道人。著有词集《渔樵谱》,杨维桢序之,称有寄闲父子之风。编有散曲集《江湖清思集》,著有《醉边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