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范文正公祠
想从混沌初,有此纷破碎。
断截不分离,攲危不颠坠。
乃于其中间,穿沿石路细。
频劳谢屐行,扪抚足幻怪。
下有泉溶溶,根来从石背。
香山才品题,名得因人贵。
瘦筇行清秋,西风吹我袂。
跻攀幸未疲,俯仰一叹喟。
下山拜范祠,遗像俨如在。
胸中万甲兵,曾使西夏畏。
岩瞻石不移,可想铁肝肺。
嘻其群小人,风林犬空吠。
于今孰存亡,取舍良亦易。
但坚自力心,岁寒见节槩。
卓尔彼何人,晞之则亦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名臣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个人品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首先,诗人从自然景观入手,描述了一座高耸的瘦石。“瘦石插半天,玲珑耸苍翠”,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座姿态独特的石头矗立在半空中,显得玲珑剔透,苍翠欲滴。这样的描写不仅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新的自然背景,也为后文的历史人物铺设了一个寓言式的背景。
接着,诗人开始回忆历史。他提到“想从混沌初,有此纷破碎”,暗示着这座石头可能象征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变迁。接着,“乃于其中间,穿沿石路细。频劳谢屐行,扪抚足幻怪”,描述了在这座石头缝隙间行走,用手触摸,感受到石头的各种形状和纹理,这给人一种探索奥秘的感觉。
诗人还提到了香山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字香山),称颂了他为石头命名的贡献,说明了名与人的关系。这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品质能够影响和流传下来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句,“瘦筇行清秋,西风吹我袂。跻攀幸未疲,俯仰一叹喟”,描绘了诗人自己在秋天里,手持竹杖,穿行在这座瘦石之间,感受着西风拂面,尽管有些疲倦,但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敬意。这里的“瘦筇”和“西风”象征着诗人自己,而“跻攀”则象征着诗人在追求高尚品德和智慧上的努力。
诗人下山后,来到了范仲淹(字希文,人称范文正公)的祠堂前。在这里,“遗像俨如在”,诗人仿佛看到了范仲淹的肖像,这让他深感敬仰。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韬武略而著称,特别是他在对抗西夏时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令人敬佩。“胸中万甲兵,曾使西夏畏”,这两句描绘了他那坚决果敢的态度和勇气,使西夏人感到畏惧。
“岩瞻石不移,可想铁肝肺”,这两句则是诗人借用岩石的稳定性来比喻范仲淹的坚定性格和他的高尚品德。最后,“卓尔彼何人,晞之则亦是”,诗人发出了感慨,问自己那个如此伟大的人究竟是谁?其实,能够保持这份品质的人就是他自己,也可以是每一个有志向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种寓言式的表达方式,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