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河亭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烟横博望乘槎水,
日上文王避雨陵。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蒲津河亭》描绘了一个秋雨过后的清晨,诗人站在河亭上,望着周围的景色,思绪万千。

首联“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写的是夜雨过后,秋日的早晨格外清新,天空澄澈,河亭宽敞,树木高耸,迎着晨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感觉。

颔联“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诗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博望指的是博望山,传说中仙人乘槎渡海的地方,这里象征着远行和追求;文王避雨陵则是周文王避雨的地方,代表着历史和古人。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既向往远方,又对历史和古人有着深切的怀念。

颈联“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诗人看着河中的小船,心中涌起独自远行的渴望,同时又在曲曲折折的栏杆旁,感到无尽的愁绪,常常倚栏沉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诗人思乡怀古,心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尤其是在这样的哀愁中吟诗,情感更是难以承受。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历史的深情,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离别之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优美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