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岁除夜

刚迎新岁至,俄惊岁复分。
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
愁对梅花咏,强将柏叶吞。
经年心底事,明日付东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开头两句“刚迎新岁至,俄惊岁复分”,诗人刚刚迎接新年的到来,却突然意识到旧的一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这种时间上的迅速转换,让人感到惊讶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感叹。

接下来两句“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景象。家家户户点亮灯火,爆竹声此起彼伏,象征着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欢乐。

“愁对梅花咏,强将柏叶吞”,诗人面对梅花,心中却充满了愁绪,只能勉强地吟咏诗句。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柏叶”则可能代表着长久的祝福。诗人虽然心中愁苦,但仍然试图通过吟咏来排解内心的情绪,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无奈。

最后两句“经年心底事,明日付东君”,诗人将过去一年中的心事寄托于明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所改变和突破。“东君”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新年的到来,诗人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节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既有对热闹节日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的复杂心情。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