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行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
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
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
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
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
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彊。
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
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
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
直将尺箠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
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遽令逆血洒玉殿,六宫饮泣无天王。
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
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
更献监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
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
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
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
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居庸行》描绘了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的社会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乱世的感慨。

首先,诗中开篇用“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黄沙漫天,太阳被遮蔽,仿佛天狼星横亘天际,象征着战乱的到来。接着,“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险峻和严寒,暗示了战争的艰难。

诗中提到的“居庸关头是羊肠”和“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则通过地理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居庸关的险要位置。它连接着太行山与渤海,象征着国家的屏障。然而,这个屏障并没有阻挡住历史的洪流,反而在乱世中显得脆弱。

接下来,诗人通过“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回顾了金朝曾经的强盛。然而,好景不长,“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指出了金朝末年的腐败和混乱,导致国家走向衰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实的衰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则具体描写了金朝灭亡的过程。“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象征着北方势力的崛起,最终导致金朝的覆灭。诗中提到的“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尸骨堆积如山,士兵们甚至不敢直视。

最后,诗人通过“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表达了对国家防御的反思。即便在汴梁修筑城墙,也无法抵挡历史的洪流,暗示了国家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逆转。

总的来说,这首《居庸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国家兴衰的规律,表达了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警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