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草堂四首为刘大司马作(以四字为韵) 其四

舜日丽宸极,大明朝万方。
天下闻风声,我公真栋梁。
公有补阙线,孤忠托衮裳。
公有决胜筹,长才制畿疆。
君子恃无恐,临流公为航。
一朝辞禄去,士类何伥伥。
青林旧盟在,白社始愿偿。
其如本朝心,一饭不易忘。
宇宙此东山,乾坤一草堂。
请看出处间,斯文道弥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刘大司马的官员,用简单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分析:

1. 开篇格局宏大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用舜帝和明朝的太阳比喻盛世,说刘大司马是国家的顶梁柱,名声传遍天下。这里用"栋梁"强调他的重要性,就像房子没了主梁会倒塌一样。

2. 具体夸能力 接着用两个生活化比喻: - "补阙线":像巧妇缝补衣服,指他善于补救国家政策的漏洞 - "决胜筹":像下棋高手,形容他治理边疆的卓越才能 "君子恃无恐"这句最直白——大家有他在就安心,把他比作渡河的船,凸显他是众人的依靠。

3. 离职的遗憾 突然转折说他要辞职,用"伥伥"(迷茫的样子)形容同僚们的失落,就像突然失去主心骨。这里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位官员的不舍。

4. 归隐生活 用"青林""白社"这些隐士典故,说他实现了归隐田园的愿望。但笔锋一转,强调他"一饭不忘君",连吃顿饭都想着报效国家,突出他的忠诚。

5. 升华主题 最后把草堂和宇宙相连,说这间东山草堂虽小,却承载着天下大道。就像现在说"小天地有大境界",用草堂的朴素反衬主人精神的伟大。

核心魅力: 全诗像用对比手法画了一幅立体肖像—— - 能力上:把治国比作缝补、下棋,大才能用小事物比喻 - 品格上:归隐的淡泊与忠君的热忱形成矛盾统一 - 空间上:小草堂与乾坤宇宙形成强烈视觉反差 最终传递的是:真正的伟人,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保持朴素初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