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子 粤秀山麓经故太仆霍公池馆作

一片含烟蔓草,忍再吊、沉渊太仆。闺人共赴涟漪,不少佩环鱼腹。

佳儿佳妇嬉嬉,媵湘累总作蛟龙族。向忠魂未远,尚抱乌号林中哭。

荒园咫尺朝台,望龙驭、水滨未复。恨江山、与金汤四塞。

难归青犊。但玉殿虚无。翠旗反覆。化海思云愁,杜鹃啼相续。

摸招魂,持上金屋。想隋帝、被发天门,哀诉身难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荒凉而忧伤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忠魂和破碎山河的深切哀悼。

诗词开篇描绘了一片被烟雾笼罩的蔓草丛生的景象,暗示了这里曾经发生过悲剧。作者不忍再回想起那位沉入深渊的太仆(古代官职),以及他家中的人一同赴死的惨状。他们的佩环沉入鱼腹,象征着生命的消逝。接着,诗词提到佳儿佳妇(指美好的儿女和妻子)曾经在这里嬉戏,但如今他们的灵魂已化作蛟龙,飘荡在水中。忠魂尚未远去,林中还能听到乌鸦的哀鸣,仿佛在为逝者哭泣。

接下来的部分,作者描绘了荒废的园子和不远处的朝廷,眺望皇帝的龙驾,却始终无法归来。作者对江山破碎、城池失守感到痛心,即使有坚固的防御,也难以抵挡敌人的入侵。曾经的宫殿如今已化为虚无,翠旗(象征皇权)在风中飘摇,反复无常。这种无力感让作者心生哀愁,如同海思云愁(形容深切的忧愁)。

最后,作者通过“杜鹃啼相续”来表现无尽的哀伤,杜鹃的啼声仿佛在为逝者招魂。作者想象自己手持招魂之物,走向金屋(象征富丽堂皇的居所),回忆起隋炀帝被发天门的悲剧,哀诉着自身无法赎罪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荒凉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悲剧的联想,表达了对逝去忠魂的哀悼和对国家破碎的深切忧虑。情感深沉,语言凄美,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与无奈感伤。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