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千岁宝掌和尚)修行时的震撼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佛法带来的精神力量。
前两句"劳劳玉齿寒,似迸岩泉急"用牙齿打颤的细节(玉齿寒)和山泉迸溅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和尚诵经时的忘我状态——他全身心投入念经,连牙齿都在微微颤抖,诵经声像山间急流一样有力而急促。
后两句"有时中夜坐,阶前神鬼泣"更富戏剧性:深夜打坐时,连鬼神都被他的修行感动得在台阶前哭泣。这里用超现实的画面(鬼神哭泣)来衬托和尚修为之高深——他的虔诚连幽冥众生都为之动容。
全诗最妙的是用"声音"贯穿全篇:牙齿打颤声、泉水声、鬼神啜泣声,这些声音既真实又虚幻,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灵性的修行世界。诗人没有直接夸赞和尚,而是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修行者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