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的意象表达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心情。
前两句"雄剑久濩落,夜吟秋风起": - "雄剑"象征才华和抱负,但一直闲置不用(濩落) - 秋夜吟诗时,秋风萧瑟,更添寂寥 - 营造出一种孤独失意的氛围
后两句"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 - 用"龙剑"的典故(传说宝剑在延平津会化龙) - 诗人说不是自己不想施展才华(不是懒为龙) - 而是环境不对(这里不是能让宝剑化龙的延平水) - 暗指没有遇到能赏识自己才能的伯乐
全诗精髓: 通过宝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苦闷。不是自己不愿意作为,而是没有合适的机遇和环境。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古今许多有抱负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魅力在于: 1. 用具体意象(剑、龙、水)表达抽象情感 2. 典故用得自然贴切 3. 短短20字就道出了千古文人共同的心声 4. 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