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三 秋
黄云亘郊野,农力今有功。
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
田头父老过,击壤今岁丰。
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
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
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终。
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
田头父老过,击壤今岁丰。
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
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
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丰收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对朴素农耕生活的感悟。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丰收的喜悦(前八句): 诗人看到田野上金黄的稻浪,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换来的成果。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虽然自己还没吃到新米,光是看到丰收景象就仿佛填饱了肚子。田边老农经过时,拍打泥土庆祝丰年,让诗人既为丰收高兴,又因自己不事生产却分享太平盛世而惭愧。
2. 秋日的美景(中间六句): 丰收之外,诗人还沉醉于秋日特有的美景——菊花绽放、枫叶染红,天空明净高远让人心境澄澈,落叶让山峦显露本色,退潮的河滩留下波浪的痕迹。这些自然变化让他感受到季节更替的魔力。
3. 人生的思考(最后四句): 面对转瞬即逝的秋光,诗人在农舍前沉思:或许像这样简朴自然地生活,才能守住生命最初的本真。这里暗含着对追逐名利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饥肠充""击壤"等生动细节,把丰收的踏实感与秋景的空灵美结合,最终升华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