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入塞曲
单于烽火动,都护去天涯。别赐黄金甲,亲临白玉墀。
塞垣须静谧,师旅审安危。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
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
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终辞修里第,从此出皇州。
百里精兵动,参差便渡辽。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远树深疑贼,惊蓬迥似雕。凯歌何日唱,碛路共天遥。
塞垣须静谧,师旅审安危。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
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
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终辞修里第,从此出皇州。
百里精兵动,参差便渡辽。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远树深疑贼,惊蓬迥似雕。凯歌何日唱,碛路共天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奉命出征塞外的场景,展现了军人忠勇报国的豪情和边塞的壮阔景象。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出征准备(前八句): 开头用"单于烽火动"点明边境告急,将军受命出征。皇帝亲自赐予黄金铠甲,在白玉台阶前送行,显示对这次出征的重视。"塞垣须静谧"四句表明将军责任重大,既要确保边境安宁,又要审慎用兵。诗人用汉代名将班超(定远侯)的典故,暗示这位将军将建立超越古人的功业。
2. 忠勇誓言(中间八句): "方见将军贵"到"功勋敢望侯"是将军的内心独白。他面对皇帝(冕旒指皇冠)时,表现出不求封侯、只愿为国捐躯的赤胆忠心。"终辞修里第"四句生动描写军队开拔的场面,百里精兵浩浩荡荡渡过辽河。
3. 边塞风光与凯旋期盼(最后八句): 诗人用"白日照天骄"的意象,既写边塞烈日,又暗指敌军嚣张。"远树深疑贼"四句通过将树影错认成敌人、蓬草惊飞似雕鹰的描写,生动表现行军途中的紧张气氛。最后以"凯歌何日唱"作结,表达对胜利的期盼,同时暗示征途遥远艰难。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黄金甲""白玉墀"等富丽意象与"惊蓬""碛路"等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 通过将军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忠勇双全的军人形象 - "远树深疑贼"等句生动展现了边塞特有的紧张氛围 - 结尾的设问给人余韵悠长之感,让读者自然联想到战争的艰辛
这首诗既展现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尚武精神,也通过细腻的边塞风光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戍边将士的艰辛与豪情。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