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忘
风月吴娃。
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
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
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
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
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
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
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
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
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
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
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深情的场景,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开头,作者在柳荫下认出了一辆熟悉的香车,这辆车曾经载着美丽的女子。春天的深处,女子的妆容不再鲜艳,但她的身影在水波中依然如花般动人。莺鸟的歌声透过薄纱传来,有人在低声歌唱,夸赞她的美丽。作者担心自己的醉眼会错过这美好的瞬间,于是用扇子假装遮挡视线,其实是想多看几眼。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音乐的感慨。他觉得没有必要用红牙拍板来打断这美妙的音乐,因为曲终时的和谐音律才是最动人的。然而,这种美好的时刻却无人理解,月光下的情感又该归属谁呢?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感叹时间的流逝,年华老去,尘埃滚滚。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琵琶声中,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无奈和哀愁。最后,他叹息自己如同黄芦和苦竹一般,身处万里天涯,孤寂无依。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意象如柳荫、香车、莺歌、月光等,都增添了诗的美感和情感深度。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