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十四 题王竹安《拈花微笑图》
慧业当空照,是浮尘,是烟是梦,菩提微妙。
转绿回黄无定相,万事不堪一笑。
任大地,蜂喧蝶闹,窗外行云江底月,正清凉,一晌庄生觉,寻野鹤,伴啼鸟。
当时误解真如奥,十年来,忏除绮语,凡心未了。
放眼空明皆幻影,莫羡东风花好,问花又,争春多少。
福命何曾输锦障,薄纷华,翻为聪明早,山色静,水光渺。
转绿回黄无定相,万事不堪一笑。
任大地,蜂喧蝶闹,窗外行云江底月,正清凉,一晌庄生觉,寻野鹤,伴啼鸟。
当时误解真如奥,十年来,忏除绮语,凡心未了。
放眼空明皆幻影,莫羡东风花好,问花又,争春多少。
福命何曾输锦障,薄纷华,翻为聪明早,山色静,水光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超脱。词的开头就提出了一种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一切,无论是尘埃、烟雾还是梦境,都在菩提的智慧中显得微妙而难以捉摸。接着,词人感叹世间万物变幻无常,无论是绿色的树叶还是黄色的花朵,都无固定的形态,世间的一切最终都化为一笑。这种笑不是轻蔑,而是对万物无常的深刻理解。
词人继续描绘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对比。无论是大地上蜂蝶的喧闹,还是窗外行云和江底月色的变幻,都无法打扰他内心的清凉与宁静。他仿佛进入了庄周的梦境,寻找着与野鹤、啼鸟为伴的宁静生活。这种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回归了自然的怀抱。
接下来,词人反思自己过去对佛法的误解,十年来虽然努力忏悔,但内心的凡俗仍未完全消除。他意识到,放眼望去,一切空明的事物都只是幻影,不必羡慕东风中盛开的花朵。花虽美,但它又能争得多少春光呢?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不是外界的繁华与虚荣。
最后,词人认为,福命与荣华并非人生的终极追求,反而是早早摆脱纷华、回归简单的人更为聪明。他描绘了山色静谧、水光渺茫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超越世俗的纷扰与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