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春未醒 墙外丁香花盛开感赋索京少蕺山和
攀来尚隔,望处偏清。
算开到此花,阑珊春已在长亭。
滴粉搓酥,小红墙角倍分明。
年年此际,笼归马上,递遍春城。
昨岁看花,有人秃袖,擘阮挨筝。
怅新来、梁间燕去,往事星星。
只有邻花,依依不作路旁情。
夜深难睡,缤纷花影,筛满空庭。
算开到此花,阑珊春已在长亭。
滴粉搓酥,小红墙角倍分明。
年年此际,笼归马上,递遍春城。
昨岁看花,有人秃袖,擘阮挨筝。
怅新来、梁间燕去,往事星星。
只有邻花,依依不作路旁情。
夜深难睡,缤纷花影,筛满空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里看到墙外盛开的丁香花,触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写眼前花景(前八句):作者想摘花却够不着,远远看着反而更觉花朵清新。丁香花开时,春天其实已经快要结束了("阑珊春已在长亭")。花朵像被搓碎的胭脂,在红墙角落显得格外鲜明。往年这时候,人们都会把花装在马上带进城,让春意传遍全城。这里用"滴粉搓酥"形容花朵的娇嫩,用"笼归马上"展现古人赏花的雅趣。
第二层转入回忆(接下来六句):去年看花时,还有穿着宽袖衣服的朋友一起弹琴奏乐("擘阮挨筝"是弹奏乐器的意思)。如今燕子飞走了,往事也变得模糊。只有邻居家的花依然多情,不像路边的花那样无情。这里通过今昔对比,带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第三层回到现实(最后三句):夜深人静时,斑驳的花影洒满庭院,让人难以入睡。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淡淡的忧伤,"筛满空庭"的"筛"字用得特别生动,仿佛月光把花影像筛子一样细细地洒在地上。
全词最妙的是把丁香花作为情感纽带:既写花的美丽,又通过花串联起过去与现在。作者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念朋友,但通过"梁间燕去"的细节、"夜深难睡"的状态,让读者能感受到他睹物思人的心情。最后那个洒满花影的庭院画面,既是对开篇"墙外丁香"的呼应,也留下了余韵悠长的想象空间。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