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千回百折。
顿悲来满臆,甚于针刺。
酸上心头,泪下襟头,寸肠浑似梭织。
愁时怕把啼痕揾,越揾住、越和愁结。
算生来、瘦骨柔魂,禁得几番悽恻。
懊恼邻家儿女,话黄昏妮妮,添助萧瑟。
倚枕摩挲,梦又惊残,欲睡何曾睡得。
深宵万种柔情绪,只一点、夜灯知悉。
道无人、说与愁思,量取画裙宽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深夜里被忧愁折磨、辗转难眠的情景,情感细腻真实,像用针线一针一针缝出来的心痛。

开头三句像电影特写镜头:悲伤突然像千万根针扎进胸口,比真实的针扎还疼。这种痛从心里泛酸,眼泪止不住流到衣襟上,愁肠像织布机的梭子来回拉扯——用日常物件比喻抽象情绪,让人瞬间共情。

"愁时怕擦泪"的细节很妙:越擦眼泪,愁绪反而缠得越紧。就像我们难过时强忍眼泪,结果更难受。作者自嘲天生一副"瘦骨头软心肠",哪经得起反复心碎?这种自我调侃让沉重情绪多了生活气息。

下半段转到环境描写:隔壁小孩傍晚的笑闹声,本该温馨却反衬她的孤独。想靠睡觉逃避,刚迷糊又被惊醒,像极了现代人失眠刷手机的状态。最后点题最精彩:满肚子心事只有夜灯知道,无人倾诉,只能量着裙子腰围(暗示因愁消瘦)——这种"对物品说话"的写法,比直说"我好孤独"更戳心。

全词妙在把虚无的"愁"写得可触摸:针扎的痛、织布的忙、擦泪的手、孩子的笑、灯下的影,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片段。古人这些细腻感受,和今天深夜失眠的年轻人并没什么不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