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汶妓褚延娘)
脸色朝霞红腻。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钗浓鬓。雪秀轻绮香臂。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名叫褚延娘的青楼女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貌与风情,同时暗含了一段若有似无的情感互动。
上片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先拍她红润如朝霞的脸庞,再拍她明媚含情的眼睛,接着是蓬松的鬓发间摇曳的钗饰,最后定格在她雪白手臂上轻薄的纱衣。她静静站着不说话,却让人忍不住回头看她,而她斜眼一瞥的眼神更显得神秘动人。这些描写就像用高清相机拍下的写真,每个细节都充满诱惑力。
下片转入互动场景。男子低声问她:"石头上打井怎么能挖到底呢?"这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其实是调情的暗语。女子凑近耳边轻声回应,暗示两人有"千里姻缘"的默契。最后三句是散场后的余韵:聚会结束,月光洒满纱窗,女子那句耳边细语却像种子一样深埋男子心底。这里用"凉蟾"(月亮)营造清冷的氛围,与之前的热烈形成反差,更显出那句话的撩人力量。
全词妙在"不说破"的艺术——不直接写女子多美,而是用朝霞、秋波等意象让人想象;不直说调情内容,用"凿井"的隐喻留下悬念;结尾更是戛然而止,让那句系人心的话成为读者自己的想象。这种留白手法,就像好香水的前中后调,层层递进又余味悠长。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