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思昔买臣

思昔买臣,怀绶会稽,年犹五旬。算初无功用,维持国事,但将富贵,夸耀时人。未若先生,方当强仕,掌握长淮百万军。难摹写,是擎天拄地,纬武经文。河滨。胡马嘶春。便密运机筹出万全。拥熊旗指授,鹰扬啖,毡裘胆落,鼠逸狐奔。褒诏飞来,威名加盛,从此不须关玉门。归朝也,看云台画像,金鼎调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沁园春·思昔买臣》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买臣和现实中的“先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他们功绩的颂扬。

首先,开篇提到买臣,他是汉代的一位官员,虽然年纪已经五旬,但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做官时,他的富贵和地位让当时的人们羡慕不已。然而,作者认为买臣的功绩和影响力远不如“先生”——一个在现实中掌握大权、统领百万军队的将领。这位“先生”不仅年轻有为,还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智慧。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先生”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让敌人闻风丧胆,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四散奔逃。他的威名远播,朝廷也对他大加赞赏,甚至认为有了他的存在,国家不再需要关闭玉门关(古代边疆的重要关隘)来防御外敌。

最后,诗中展望了“先生”凯旋归来的场景。他将在朝廷中受到极高的尊崇,甚至可能在云台(古代功臣的画像陈列处)留下画像,成为后世景仰的英雄。而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将如同金鼎调元(比喻国家大政的运转)一样,举足轻重。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和对“先生”功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强盛、英雄辈出的期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