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令 计甫草索赠吴僮时来

樽前须记。
记取小名儿,时来方见你。
年便周三五,看秀靥、依然媚。
是天生、付与骚人,苦吟不足,添他憔悴。
南北相携万里。
且缓作、五湖归计。
镇日笺裁藤角,冼砚收龙尾。
钞诗更会人意。
问伊故里。
可有个、延年女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是作者为朋友计甫草所写的赠言,主角是一个名叫时来的小童。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孩子的喜爱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先,诗词开头提醒朋友要记住这个孩子的名字——“时来”,并强调这个名字的寓意:只有“时来”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暗示这孩子或许有些特别,或者与时光有着某种关联。接着,作者描写了时来的外貌,虽然年纪不大,但面容清秀,依然充满魅力。作者认为这孩子是天生的“骚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才情,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才情可能会让他过早地陷入苦吟和憔悴之中。

接下来,诗词转向了对友情的描绘。作者与朋友虽然身处南北两地,但彼此的陪伴和牵挂跨越了千山万水。作者劝朋友不要急于归隐五湖,似乎是在提醒他珍惜当下的时光和彼此的陪伴。随后,作者描写了朋友的生活日常:裁纸、洗砚、抄诗,这些细节展现了朋友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的执着。作者称赞朋友抄诗的行为“会人意”,即能理解他人的心意,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作者问起时来的故乡,是否有一个名叫“延年”的妹妹。这里的“延年”可能是一个象征长寿或美好愿望的名字,作者或许是在表达对这个孩子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对朋友家族的关心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时来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抒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语言虽然简练,但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牵挂。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