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诗
寅宾始出日,律中方星鸟。
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缥。
严驾伫霞昕,浥露逗光晓。
启行天犹暗,伐鼓地未悄。
苍龙发蟠蜿,青旆引窈窕。
仁化洽骇虫,德令禁胎夭。
耕籍乘月映,遗滞指秋杪。
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
公卿秉耒耜,庶氓荷锄耰。
一人惭百王,三推先亿兆⑴。
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缥。
严驾伫霞昕,浥露逗光晓。
启行天犹暗,伐鼓地未悄。
苍龙发蟠蜿,青旆引窈窕。
仁化洽骇虫,德令禁胎夭。
耕籍乘月映,遗滞指秋杪。
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
公卿秉耒耜,庶氓荷锄耰。
一人惭百王,三推先亿兆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举行"藉田礼"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农耕文明中统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的和谐画面。
开篇用日出、星象等自然景象点明仪式时间(春分时节),通过"千亩紫土""万顷碧波"的壮阔画面展现肥沃农田。天未亮时,皇帝仪仗队已整装待发,龙旗招展、鼓声震地,渲染出庄严氛围。
诗中特别强调"仁政"思想:皇帝的仁德教化能感化害虫(让害虫不破坏庄稼),德政命令能保护幼小生命(禁止伤害孕畜和幼崽)。这些想象化的表述,实际上是在歌颂理想化的治国理念。
后半段展现生动的劳动场景:皇帝和公卿贵族拿着农具,百姓扛着锄头,共同耕作。最后点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丰收年景百姓更懂谦让,灾荒年份礼法约束就会减少。皇帝以"三推"(扶犁推三次)的象征性劳动表达对农耕的重视,自称功绩不及历代贤王,却率先为亿兆百姓作出表率。
全诗通过仪式性劳动的场景,巧妙传递了"统治者当以民为本"的核心思想,将农业活动升华成政治理想的象征。华丽的皇家仪仗与朴实的农耕画面形成有趣对比,展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政治智慧。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