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离诗。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十离诗·鹦鹉离笼》通过描写一只鹦鹉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的“陇西独自一孤身”描绘了这只鹦鹉的孤单处境,它来自遥远的陇西,身边没有同伴,独自生活。接着,“飞去飞来上锦茵”则表现了它曾经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在华丽的锦茵(地毯或草地)上自由飞翔,象征着它曾经享有的美好时光。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都缘出语无方便”而改变了。鹦鹉因为“出语无方便”,也就是说话不慎或不合时宜,导致它失去了主人的宠爱。“不得笼中再唤人”意味着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被关在笼中,得到主人的呼唤和关怀。这里,笼子不仅象征着束缚,也象征着一种被保护和宠爱的状态。

通过鹦鹉的遭遇,作者隐喻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困境。或许是因为言行不慎,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作者感到自己像这只鹦鹉一样,失去了曾经的自由和关爱,陷入了孤独与无奈之中。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物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人类情感中的孤独与失落。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即使曾经拥有过美好的时光,也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失去,这种无奈和孤独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