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宜兴张公洞

天开福地据雄尊,果老张公几代孙。
一竅通天才直上,千崖转石已半吞。
山头白鹤来无影,石上青骡去有痕。
我欲放身如脱屣,仙凡一辙隔重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游宜兴张公洞》描绘了诗人游览张公洞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仙境的向往。

首先,诗人用“天开福地据雄尊”来形容张公洞的雄伟壮观,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福地,气势非凡。接着,他提到“果老张公几代孙”,指的是传说中张果老的后代,带有一种神秘的历史感。

“一竅通天才直上,千崖转石已半吞”这两句描绘了洞内的景象:洞顶有一个小孔,仿佛通向天空;洞内的岩石层层叠叠,仿佛被大自然的力量所吞噬。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壮丽又神秘。

“山头白鹤来无影,石上青骡去有痕”这两句则通过白鹤和青骡的意象,增添了神话色彩。白鹤来无影,象征着仙境的飘渺;青骡去有痕,则暗示了仙迹的存在。这些意象让人联想到仙人与凡人的区别,仙境与尘世的不同。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放身如脱屣”的愿望,即希望能够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地摆脱尘世的束缚,进入仙境。然而,他也意识到“仙凡一辙隔重阍”,即仙境与凡尘之间有着重重障碍,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张公洞的壮丽景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仙凡之间的隔阂,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