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李景山使交趾
六韶江山,十年厌、拿舟还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
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輶轩,来金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
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輶轩,来金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满江红》是元代文人王惲为送别李景山出使交趾(今越南)而作。诗词通过描绘边疆景象和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对友人使命的期待。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六韶江山”,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广阔疆土。作者提到“十年厌、拿舟还辙”,意思是李景山已经多年在南方奔波,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接着,作者提到“日南遐域”,指的是交趾这片遥远的土地,李景山即将前往的地方。作者表示,李景山虽然多次往返南方,但这次出使交趾却是一次全新的使命。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北方的景象,“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这里的“朔漠”指的是北方的沙漠,而“燕然”则是古代北方的一座山。作者通过描绘北方秋天的寒冷和风雪,与南方的炎热形成对比,暗示李景山即将前往的交趾气候完全不同。
然后,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景山出使的期望。“衔尺一,行宜决”意思是李景山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必须果断行动。“烦重为,雕题说”则是指李景山要向交趾的当地人解释朝廷的意图,传达国家的威严和德政。
最后,诗词提到“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意思是交趾因为地理偏远,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受阻,但李景山要带去的是无价的文化和道德教化。作者希望李景山能够顺利完成使命,带着交趾的使者一同回到朝廷,向皇帝汇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北方不同的自然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李景山出使交趾的期望和祝愿。诗词中既有对国家的自豪感,也有对友人使命的支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