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无助的心境。

诗的开头直白地表达了游子与故乡相隔千里的痛苦,忧愁堆积如山。他穿着破旧的衣服(鹑服),蜗居在简陋的住所(蜗庐),生活困顿。这里用"鹑服"和"蜗庐"两个生动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游子的穷困潦倒。

中间部分通过描写秋景来烘托愁绪:柳叶在秋风中变得脆弱,荷叶上的晨露凝结成珠,岸边的菊花在夕阳下闪烁,幽兰散发着余香。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反而更衬托出游子的孤寂。

最后几句点明主题:虽然思念故乡(伐木、维桑都是思乡的典故),但归乡之路艰难。只有一轮孤月,时时照耀着游子寒冷的庭院。这里的"孤明月"既是写实,也象征着游子孤独的处境。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常见的意象,把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表达得真挚动人。特别是最后"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两句,画面感极强,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那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