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屈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清高品格的赞美。
首句“英杰那堪屈下僚”,直接点明了英雄才俊不应该屈居下位的主题。诗人认为,真正有才能的人不应该被埋没在低微的职位上,这既是对人才浪费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
第二句“便栽门柳事萧条”,用“门柳”象征那些在低微职位上碌碌无为的人,他们虽然身居官位,但无法施展才华,生活也变得萧条无趣。这是对那些屈才不遇者的同情,同时也是对那些平庸无为之辈的讽刺。
第三句“凤皇不共鸡争食”,用凤凰和鸡的对比来表达诗人的清高志向。凤凰象征着高洁和卓越,而鸡则代表平庸和世俗。诗人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应该与平庸之辈争夺名利,而是要坚守自己的品格和理想。
最后一句“莫怪先生懒折腰”,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愿意为了世俗的利益而屈尊俯就的态度。这里的“先生”既指陶渊明,也指诗人自己,强调了要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象征,表达了对屈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清高品格的赞美,鼓励人们在面对世俗压力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