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 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西湖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西湖月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月亮从云中升起,照耀在湖面上,湖面像镜子一样明亮。露珠悬挂在天空,星星随着树影隐隐约约,远处的山峰笼罩在烟雾中。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诗人提到湖中的荷花香气飘散,红桥在秋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诗人停下船桨,停在西村,看湖面上泛起的波光。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曾经和朋友们在七月的新凉中划船、喝酒,那时的天气晴朗,湖水碧绿。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去年的今天仿佛就在昨天,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朋友不在身边,只有梦中才能相见。
最后,诗人提到远处的箫声,却不知道是谁在吹奏,湖边的鸳鸯在花丛中醒来,显得有些慵懒。这些描写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既有宁静的美景,也有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既美好又略带惆怅的感觉,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