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摸鱼儿·天海移情图为周澹岩作
指回澜、金乌弄彩,搏桑万里初晓。
十年苦识琴三昧,赢却者回孤抱。
中散老。
恐一曲广陵,难媚人间好。
刺船行早。
等独鹤摩天,片云吹海,直得赏音少。
龙门峻,何处丹壶青峤。
弱流飞渡难到。
玉鸾笙语云和叶,一霎环风迷渺。
归去好。
恁捻个鱼竿,要拂珊瑚钓。
桐心未槁。
但秋月春花,得闲消领,随地是蓬岛。
十年苦识琴三昧,赢却者回孤抱。
中散老。
恐一曲广陵,难媚人间好。
刺船行早。
等独鹤摩天,片云吹海,直得赏音少。
龙门峻,何处丹壶青峤。
弱流飞渡难到。
玉鸾笙语云和叶,一霎环风迷渺。
归去好。
恁捻个鱼竿,要拂珊瑚钓。
桐心未槁。
但秋月春花,得闲消领,随地是蓬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艺术与精神自由的文人形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上阕以壮阔的海天日出开篇,"金乌弄彩"的朝阳象征艺术生命的觉醒。作者用十年苦练琴艺的经历,表达对纯粹艺术的执着追求。"中散老"三句借用嵇康的典故,暗示真正的艺术往往不被世俗理解,就像失传的《广陵散》一样珍贵却难觅知音。后四句以"独鹤""片云"为喻,展现艺术家孤高自赏、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下阕转入神话想象,"龙门""丹壶"等仙境意象营造出奇幻氛围。"弱流飞渡"的艰难与"玉鸾笙语"的仙乐形成对比,暗示艺术追求需要突破重重障碍。结尾处"捻个鱼竿""拂珊瑚钓"的闲适画面,将艺术生活化,表明只要心怀诗意,平凡生活也能成为"蓬岛"仙境。最后"秋月春花"的点睛之笔,道出艺术家在自然之美中永恒的精神寄托。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艺术追求比作一场奇幻漂流:既有"搏桑万里"的壮怀激烈,又有"珊瑚钓"的悠然自得。通过现实与幻境的交织,展现了艺术家在孤独坚守中获得的灵魂自由,传递出"心中有诗,处处蓬莱"的人生智慧。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