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春日泛舟西湖,五叠前韵
从想湖山,胜游才得今年。
六桥春色三潭月,蓦韶光、处处堪怜。
罥东风,花事如尘,絮影如烟。
香车油壁归何处,望西泠松柏,绿暗斜川。
人散亭空,夕阳犹恋堤边。
南朝多少繁华梦,却输它、冷占鸥眠。
只声声,老却啼莺,闲煞啼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描绘了春日泛舟西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柳困青垂,桃慵红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和桃花的姿态:柳枝低垂,仿佛因春困而显得慵懒;桃花的花瓣已经开始凋谢,红色逐渐褪去。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日的倦怠与美好时光的短暂。接下来“两宜迟放轻船”则点出了泛舟的悠闲,船缓缓前行,仿佛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从想湖山,胜游才得今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湖山美景的珍惜,意识到这样的游览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今年才得以实现。接下来的“六桥春色三潭月”,则是对西湖著名景点的概括,六桥的春色和三潭的月色,都是西湖的经典美景。作者感叹这些美景转瞬即逝,“蓦韶光、处处堪怜”,韶光(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每一处都让人怜惜。
“罥东风,花事如尘,絮影如烟”进一步深化了时光流逝的主题。春风中,花儿像尘埃一样飘散,柳絮的影子也如烟般虚幻。这里的花事和絮影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它们的转瞬即逝则暗示了繁华的短暂。
下半阕“香车油壁归何处,望西泠松柏,绿暗斜川”转入对过往繁华的追忆。香车油壁代表着昔日的奢华,而如今这些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西泠的松柏和斜川的绿意。这里的“绿暗”暗示了岁月的沉淀,曾经的繁华已被自然所取代。
“人散亭空,夕阳犹恋堤边”则描绘了游人散去后的孤寂景象,夕阳依旧眷恋着堤岸,仿佛在留恋逝去的时光。接下来“南朝多少繁华梦,却输它、冷占鸥眠”一句,借南朝的繁华梦境与眼前鸥鸟的冷寂相对比,表达了繁华终将归于平静的哲理。
最后两句“只声声,老却啼莺,闲煞啼鹃”以鸟鸣声作结,啼莺和啼鹃的叫声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去的声音和闲散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岁月无情、繁华不再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日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深刻感慨。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意识到这一切终将消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