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送陈章甫》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主要表达了对朋友陈章甫的赞美和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四月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南风吹拂,大麦金黄,枣花未落,梧桐树荫茂盛。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季节的美,也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背景。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清晨离开青山,傍晚又回到这里,骑马出门时思念故乡。这种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朋友的离愁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人对陈章甫的赞美是这首诗的核心。他形容陈章甫为人坦荡,外貌威严,学识渊博,不愿屈身于平凡的生活。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陈章甫的品格和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
在送别时,诗人与朋友们一起饮酒,心情轻松,仿佛万事皆如鸿毛般轻。他们醉卧到天黑,有时仰望孤云,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长河浪涛汹涌,渡口无法行船,陈章甫无法及时回家。这让诗人感到无奈和叹息。最后,诗人提到陈章甫在故乡有很多相识的朋友,但罢官后的生活如何,却不得而知。这种对朋友未来的担忧和无奈,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赞美朋友、抒发离愁和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陈章甫的深厚情谊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情感真挚而细腻,读来令人感动。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