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一日王丈敬五与驾吾、声越、心叔过余山斋,因约秀之、季思、幼征聚饮,旋登五云峰,循岭而下,遂至云栖

山晴秋更佳,林肃霜气涨。
有客联翩至,高晴赴云上。
未嫌几案隘,但坐江天广。
茶清孕诗味,语妙豁酒量。
胸次苦尘积,云物一为荡。
王翁近古稀,腰脚健无两。
馀子作猱升,一鼓气殊王。
绝顶界始泯,四逐无遁象。
江流尔何心,滔滔只东向。
五云兀不动,终古此雄长。
云栖落壑底,蕞尔若盆盎。
万竹成一绿,孤怀与之往。
岚光呼吸际,神定旨弥旷。
畴能悟无生,不觉谢诸妄。
暝色啸归鸦,馀情托樵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在霜降前一天登山赏秋、饮酒作诗的雅集场景,充满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写秋日山景("山晴秋更佳"到"云物一为荡"):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高气爽的山林,朋友们陆续到来,在简陋的山斋里品茶论诗。清茶激发了诗兴,妙语连珠间酒也喝得畅快,尘世的烦恼都被山间云雾一扫而空。

2. 登山过程("王翁近古稀"到"孤怀与之往"):特别描写年近七十的王老先生腰腿健朗,带领大家像猿猴般敏捷登山。登顶后视野豁然开朗,钱塘江奔流不息,五云山巍然不动,脚下的云栖寺小如盆罐。这里通过大小对比(巨大的山与微小的寺庙)和动静对比(流动的江与静止的山),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

3. 感悟与归途("岚光呼吸际"到结尾):在呼吸着山间雾气时,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体会到超脱尘世的宁静。暮色中听着归鸦的鸣叫和樵夫的歌声,将未尽的情思寄托其中。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茶清孕诗味"这样生动的表达,把品茶与作诗的自然联系写得妙趣横生 - 通过"万竹成一绿"的描写,把满山竹林化为一片绿意的视觉震撼 - 结尾的鸦鸣与樵唱,用声音为画卷收尾,余韵悠长 - 在山水描写中暗含人生哲理:像五云山一样岿然不动,像江水一样勇往直前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登山的具体过程,又有超脱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将生活艺术化、将自然哲理化的独特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