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从古到今的人们,都是为了男女情事。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dài),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春天的山林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不知道能献上多少忧愁!已是夕阳西下,倚着高楼极目远望。
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从古到今的人们,都是为了男女情事。
春天的山林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不知道能献上多少忧愁!已是夕阳西下,倚着高楼极目远望。
注释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鉴赏
这首词托为女子口吻叙写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遥远前事的深长追忆。
下笔即包蕴深意。“年年”、“悠悠”两叠词用的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别后年年盼归,今后定有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悠悠”,形容前事是遥远,形容“想”是深长,都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这是说,伤春与伤别的感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了,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
上片把女主人公的感情潮水般的倾泻出来了。“春愁”之意,到此有了着落。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换头三句是说,就像是春山把自己的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的眉头。换头三句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造语别饶韵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结尾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在眉头上。夕阳西下,江楼倚望,有多少愁自在不言之中。
“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既关合山,又关合眉。联系全篇来读,这里用下片写这一日的特定愁绪,写出年年的长久愁绪。一日之愁已是“不知供得几多愁”,何况这种伤春伤别又是无时无休呢!这首词的结尾,颇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的意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燕归梁·春愁》描绘了春天里深沉的愁绪,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交织,表达了无尽的哀伤与感慨。
开头“芳草年年惹恨幽”点出了春天芳草萋萋的景象,但这份美景却勾起了作者心中的幽怨。每年春天,芳草依旧,但作者的愁绪却年复一年地累积,仿佛无法消解。
“想前事悠悠”一句,作者回忆起往事,思绪飘远。那些曾经的经历,如今回想起来,带着无尽的惆怅和无奈。往事如烟,却依然萦绕心头,无法释怀。
“伤春伤别几时休”直接点明了主题:伤春与离别之愁。作者感叹,这种情感似乎没有尽头,仿佛从古至今,风流人物都难逃这种情感的困扰。伤春与离别的愁绪,似乎成了人类情感中永恒的一部分。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用比喻的手法,将春山的翠绿比作女子眉间的愁绪。春山的美景,在作者眼中却化作了无尽的忧愁,仿佛千重山峦压在眉头,沉重得难以承受。
“不知供得几多愁”进一步强调了愁绪的深重。作者不知道这份愁绪到底有多深,似乎无法量化,也无法排解。这种愁绪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最后,“更斜日、凭危楼”描绘了夕阳西下,作者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的场景。斜阳的余晖映照在作者身上,增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高楼之上,作者独自面对无尽的愁绪,显得更加孤独无助。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巧妙结合,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里深沉的愁绪。芳草、春山、斜阳等意象,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尽哀伤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