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绵州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作者在春天深入雪岭地区,遇到美景就驻足欣赏。这里"雪岭"可能指高山或寒冷地带,"春深"暗示时间已是暮春。作者不急着赶路,而是慢慢品味沿途风光。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自然之美:飘动的云朵在水面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受惊的鸟儿飞走又飞回;山间的空缺处被松竹填补,幽深的院门正对着野外的桥梁。这些描写既有动态美(飞云、宿鸟),又有静态美(松竹、野桥),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那些整天忙碌奔波的人,哪比得上在此修仙悟道、躺卧草野的闲适生活呢?"餐霞"指道家修炼,"草莱"指野外草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厌倦,对隐居自然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直白的抒情,传递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