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李陵台

北入单于万里疆,五千兵败滞穷荒。
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汉代名将李陵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悲壮英雄的形象。

前两句说李陵带五千士兵深入匈奴地盘打仗,结果战败被困在遥远的荒凉之地。这里用"万里疆""穷荒"突出环境的极端恶劣,暗示李陵部队孤立无援的绝境。

后两句是诗眼:真正的英雄宁可死也不愿向敌人屈服,就算身处异域也要筑高台遥望故乡。这里"不伏蛮夷"四个字特别有力,表现了李陵宁死不降的气节。最后"望故乡"这个动作尤其动人,把英雄对家国的思念和无奈都浓缩在一个眺望的动作里。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矛盾感——明明已经无力回天,却还要用筑高台这种方式坚守最后的尊严。诗人没有直接说李陵多伟大,而是通过"筑台望乡"这个具体画面,让我们自己感受到那种刻骨的忠诚和乡愁。这种用简单场景传递复杂情感的手法,正是古诗最厉害的地方。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