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又红闺挂残斜月,香尘镂完微雨。
整飞蝉、一望碧虚前,见皎镜、溶溶南浦。
风光汎、渐蘸垂杨缕。
三春景、如花似雾。
秋千社、淡日浓烟,蹴鞠队、繁筝急鼓。
料凤城、钿车宝毂,不住纷纷来去。
唤桂子、小玉报花香,日暖与、隔墙邻女。
踏青须、结伴东郊路。
看多少、绣帘珠户。
喜今日、满院晴丝,怕明朝、一庭落絮。
更杜宇唤取春老,榆钱压将春暮。
忆去年、元夜玩灯时,曾立在、火阑珊处。
转盼又、星桥燃蜡炬。
闹蛾儿、红楼紫府。
休沾惹、窃玉閒愁,且安排、寻香公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热闹又略带伤春的都市生活。

上阕开篇就很有画面感:天刚亮,月亮还挂在天边,雨后空气中飘着花香。女子们梳着飞蝉发型,在清澈如镜的南浦水边游玩。垂柳轻拂水面,整个春天就像被笼罩在薄雾中的花朵般朦胧美好。这里有人在荡秋千,那边有人在踢球,音乐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中阕把镜头转向城市:装饰华丽的车马在街道上来来往往。侍女们互相告知花开的消息,姑娘们相约去郊外踏青。看着富贵人家的珠帘绣户,虽然今天阳光明媚,却已经开始担心明天会不会落花满地。这里透露出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淡淡忧愁。

下阕转入暮春时节:杜鹃啼叫,榆钱飘落,让人想起去年元宵看花灯的热闹场景。转眼又是灯火辉煌的时节,到处都在举办宴会。最后词人劝自己:别为儿女情长烦恼,还是专心去赏花游玩吧。这种及时行乐的态度,反而更衬托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

全词就像一部春日纪录片,既有宏观的城市全景,又有细腻的生活特写。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笑着流泪"的感觉——明明在描写最热闹的场景,却处处暗示着繁华易逝的伤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时,也不禁为时光流逝而感慨。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