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江海几时传锦字,
风尘不觉化缁衣。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安等待召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诗的开头写作者在灵台(长安附近的地名)夜宿,心情并不平静。"木落花开羡客归"一句,表面上写看到落叶和花开,羡慕那些能回家的旅客,实际上暗含了作者对自己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感伤。

接下来,作者感叹与友人窦十九相隔遥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他的书信。"风尘不觉化缁衣"一句,写自己在风尘仆仆中不知不觉衣服都变黑了,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

然后,作者提到"山阳会"和"灞曲农"这两个地方,感叹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少,熟悉的老者也逐渐稀少,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绪。

最后两句,作者庆幸汉皇(这里可能暗指当时的皇帝)能容忍直谏,但又感叹友人窦十九尚未得到重用,觉得世人不识人才。这里既有对友人的同情,也有对时局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在等待召见时的复杂心情: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局的感慨、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以及对人才不得重用的惋惜。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