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绿槐蝉咽午阴趖,残梦尚婆娑。
不是爱婆娑,这几日、风多雨多。
迎凉散带,销忧击柱,醉醒一行窝。
揽镜意蹉跎。
叹白发催人几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太常引》描绘了一个人在夏日午后的慵懒与忧愁。诗中,“绿槐蝉咽午阴趖”写出了夏日午后的景象:绿槐树下,蝉鸣声渐渐减弱,树荫也在慢慢移动。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一种昏昏欲睡的倦意。

“残梦尚婆娑”是说午睡后的梦境还未完全消散,依然在脑海中徘徊。接下来,“不是爱婆娑,这几日、风多雨多”则透露出作者的心绪不宁,并非因为喜欢这种梦幻般的感觉,而是最近风雨频繁,让人心情沉重。

“迎凉散带,销忧击柱,醉醒一行窝”这几句写出了作者试图通过解开衣带来感受凉意,或者敲击柱子来排解忧愁,甚至借酒消愁,但醒来后依然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揽镜意蹉跎。叹白发催人几何”是作者揽镜自照,感叹时光流逝,白发渐生,人生易老,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整首词通过对夏日午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词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绿槐、蝉鸣、风雨、镜子、白发等,通过这些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词的美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从而产生共鸣。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0